凱薩,前陣子我們才一起高中畢業的對吧?成年後的生活大小事不再需要法定代理人的同意,你可以抽菸、喝酒、騎機車、看限制級、上大學體驗新人生,做各式各樣成年人才可以做的事。
18歲的某天,你正在想著晚上要去哪裡喝,手機突然跳出通知,是凱薩約你出來喝咖啡,你赴約後看到他穿著西裝還打領帶,完全不像那個當初趴在桌上睡8節課、選擇題都猜C、打掃時間總是拿掃把和同學打來打去的凱薩,不變的只有他那謎一般的自信,同時間凱薩熱情分享著他為什麼做這份工作、因為這份工作改變了自己多少、平常是怎麼幫客戶做風險規劃,甚至是投資理財也都說得頭頭是道… 而你表現得有點不自在,心想著「他不會是要拉保險吧?我等等該怎麼拒絕他?」
「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第5條第1項」
保險業務員資格之取得,應成年,具有高中(職)以上學校畢業或同等學歷,並應符合下列條件之一:
一、參加各有關公會舉辦之業務員資格測驗合格。
二、曾依本規則辦理登錄且未受第十一條之一、第十三條或第十九條第三項撤銷登錄處分者。
沒錯,現在高中(職)畢業後就是最快能成為保險業務員的年紀。同為保險從業人員的我肯定地說,「凱薩」的數量在你往後的人生會如雨後春筍般襲來,也許你就是下一個凱薩也說不定!?凱薩錯了嗎?凱薩沒有錯,這份工作的進入門檻確實不高,保險公司也只希望凱薩能把保單賣出去而已,所以教育訓練的重點都在於要讓凱薩有效率地「拉保險」,僅此而已。(貨出得去,業績進得來,水濂洞發大財!)
接下來你會在社群媒體上看到凱薩的工作日常,無非是各種限時動態或貼文,都一再重複著相同的劇本:「簽到/簽退管控紀律、課程激勵提振士氣、早會早操鍛鍊體力、大聲喊口號增加自信、話術演練通關笑嘻嘻、列客戶名單人情變現達成業績是最終目的。」如果就在見面的那一天,你被這樣的凱薩成交了一份保單,你事後回想簽約的原因,究竟是凱薩很專業值得信任?還是因為人情壓力呢?
故事中的劇情不斷地在各個星巴克/路易莎/7-11/麥當勞上演,這一齣「保險猴子利用人情拉保險」的戲碼總是讓凱薩這樣的年輕人趨之若鶩。但從客戶的角度思考,買保險至少不是亂花錢,發生事情能派上用場不就好了,對吧?這個期待背後的問題是!凱薩真的有能力把關好你的保障嗎?
「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第15條第3項」
第一項所稱保險招攬之行為,係指業務員從事下列之行為:
一、解釋保險商品內容及保單條款。
二、說明填寫要保書注意事項。
三、轉送要保文件及保險單。
四、其他經所屬公司授權從事保險招攬之行為。
依上開規定,其實理賠服務並不在保險業務員的工作範圍之中,意不意外?保險業務員的定位本來就只是賣保險的人而已,不過我相信很多保險業務員給客戶的承諾都有包含「理賠會負責」,對吧?而購買保險商品不同於一般消費,並不會在購買後得到任何商品的積極好處,不像買房可以住、買車可以開、買飲料可以喝,買保險沒發生事情是不會賠的,而且你還要繼續繳保費。而「申請理賠」和「成功理賠落款」是兩碼子事,客戶申請理賠後遇到爭議時,有很高的機率會對凱薩這樣的保險業務員失望,因為保險公司並沒有教凱薩遇到爭議時該怎麼向自己公司對抗。(換位思考:如果你是老闆,你會告訴員工在客訴發生時要如何站在客戶立場向公司據理力爭?還是希望員工最好不要知道太多,乖乖把商品大量賣出去就好?)
保險專業知識的水很深,真正能守護客戶權益的從業人員,必須熟稔保單條款細節及掌握一定的保險法學基礎,但一般保險業務員練好話術就出門才是常態。至於看懂條款這樣的基本功,保險公司就沒有花時間成本慢慢教育了,更何況傳授任何處理保險爭議的法規或談判技巧呢?這就是利益衝突下的業界生態。我們可以試想一個狀況,如果一個保險業務員具備的專業知識能讓惡意拒賠的案件經過他「理性溝通」後就依約給付保險金,該案件的客戶肯定會很感謝他的付出,但問題來了,保險公司也會感謝他的正義嗎?黑名單直接新增一名蝙蝠俠,接下來還會有主管的壓力、新案件的體檢率提高、晉升被阻擋等,都是黑名單的特別服務。
綜上所述,保險業務員專業與否,其實不是歲數的問題,因為18歲開始不思進取地活到60歲,也只是變老的保險猴子而已。而初出社會第一份工作就是保險業務員的年輕人會有些吃虧,因為沒有足夠的社會歷練,容易被客戶質疑專業度,在不明白保險業的遊戲規則前容易被公司洗腦,而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像潘朵拉的盒子一樣早日被你打開,我想說,如果你真的想要透過保險幫助人的話,該學的知識都在保險公司外面。
民國104年的12月底,當時19歲的我以行政助理的身分進入保險業工作,受到單位感召,隔年20歲生日當天就報名了最近的保險業務員測驗場次,題庫看3天就通過了,死背的那種,我也曾經是文章中的凱薩。